編劇這條路(4) – 你的小說適合改編成影劇嗎?

嗨~大家對新網站的介面還適應嗎?

沒想到搬完家,舊的部落格還有朋友對「編劇這條路」系列文提問,看來大家對影視產業還是很有興趣啊!要來考慮認真經營這個系列了 XD

這一年,我的寫作生涯又起了不同的變化──《我們不能是朋友》被改編為電視劇了。其實這件事並不在我的預料中,不過我想,大多數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、電影,被更多人看見吧?這篇文章就以編劇的角度聊聊IP改編吧!

這幾年中國大陸影視圈如火如荼地瘋IP改編,經典作品被改得差不多,沒想到這把火還沒燒完,不那麼經典的也陸續被改編。業內的編劇,基本上每年都會被製作單位餵食海量IP、評估這些故事到底適不適合改編。有些作品文筆流暢、讀得津津有味,但我們最後放棄了它;當然,其中也不乏文筆超渣、最後卻雀屏中選的傻眼型IP……

嗯,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公平。

不過呢,我們應該正向看待這個現象。影視是個「內容產業」,一本小說到底適不適合改編,當然也要看故事本身的「內容」。「文筆」只是內容的其中一項,而且,還是最難影視化的那種內容。


拋開小說,拿漫畫IP舉例。與神同行的原作長這樣呢,影視化的時候,畫風問題根本不存在。

重點來了,那什麼樣的「內容」適合被改編呢?

以下就我這幾年經手IP改編的經驗,提出幾項考量重點:

1. 你的故事概念有趣嗎?

矮窮醜女被高富帥癡心追求、呆萌學渣苦戀高冷學霸最後終於修成正果……這些套路早就有太多經典操作過了,除了這些設定,你的故事到底跟那些經典哪裡不一樣?有沒有其他更別緻的設計、會令人驚喜的亮點呢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你的故事很容易被埋沒在一片IP海中。


《惡作劇之吻》從1996年拍到2015年,到底未來還會再拍幾次呢?

撇開羅曼史不談,其實類型IP競爭也是很激烈的。日本、韓國幾乎每季都會有推理劇,破案方法如果沒有什麼亮點創新,也不容易留下印象。


《偵探伽利略》主打物理學家探案,這就是相當有改編價值的亮點啊!

2.你的人物設定別緻嗎?

看完1.,你也許會說:「那個《XXXX》不也是老梗拼裝車萬年狗血大全?憑什麼它就可以被改編?」以愛情故事來說,罕見疾病、契約愛情、身世之謎、復仇虐戀、懷舊小清新、跨越階級……這些設定的撞梗機率真的非~常~高!

那怎麼辦呢?難道只能跨越種族寫人獸戀了嗎?!


真要寫當然也行,看看人家《暮光之城》操作得多好(如果吸血鬼算獸的話……)

很多時候,那個劇情老梗的《XXXX》之所以會脫穎而出,憑的就是「人物設定」。你的男主角是特別冷酷無情?一片癡心?還是絕世暖男?患有特別的罕見疾病或可愛的性格小缺點?這些不是靠小說的獨白怎麼寫,而是你讓他「做」了什麼。問問自己,是否為這些角色下了經典台詞?是否讓他做出令人絕倒的行為,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?


《皮諾丘》女主角患有皮諾丘綜合症,一說謊就會打嗝。這個設定也牽連到她工作、戀愛、家庭關係上的發展,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故事。

3.你的故事題材、元素新奇嗎?

你的故事發生在什麼產業、主角從事哪種工作,會決定故事主場景、影視化時的畫面氛圍。有些偶像劇常以甜點料理做為題材,就是因為畫面好看、容易撩撥觀眾的少女心XD

以醫院、法律、刑警為題材的故事,好處是事件人物(病人、委託人)很多,可以做很多延續,也適合探討更深層的意義。只是,非科班出身寫這種題材,進入障礙絕對超高,若非必要,我是絕對不會寫《白色巨塔》《醫龍》這類專業知識濃度超高、會整死自己的故事。

那到底該寫什麼呢?我建議是,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,或者融合自己有興趣的題材,觀察那些小亮點,漸漸就能走出獨一無二的路喔。

4.你的故事人物數量多嗎?

嗯……這是一個有點膚淺的評估方式,不過對製作團隊來說相當實際。以愛情故事舉例,最簡單的人物架構是一組三角關係,但這樣故事線只會有一條,劇情只能根據在這三個角色做出發。如果改成電影是還可以,但要做成90分鐘 X 15集的電視劇就有待商榷了。

買IP的意義在於──有現成的人設和劇情。故事人物如果太多,可以想辦法刪除、合併;但如果人物太少,勢必得增加新角色和新劇情,還要考慮到不能模糊掉原作的亮點,相對來說會比較吃力。如果改編需要花費的心力太大,除非這個IP有讓製作團隊無法抗拒的亮點,否則買IP的授權金不如自己開發原創故事。


以《冰與火之歌》舉例,龐大的世界觀,七個王國、九大家族,每個家族又好幾個小孩,就非常適合多季的改編。

5.你的故事劇情豐富嗎?

道理同4。情節太多可以刪,情節太少問題可就沒那麼簡單,畢竟「創造」真的是最困難的一趴。面對海量IP時常會選擇障礙,有時只能用最膚淺的方法來判斷──字數(真的很膚淺,當然也會遇到讀了近百萬字,發現情節鬼打牆、刪到最後根本沒東西可用的慘事……)

這裡不是鼓吹大家為了增加被改編的機會給故事灌水,那會毀了你的心血結晶。只是,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故事被改編電視劇,卻只寫了一、兩萬字,那被改編的機會自然相對較小。

拋開改編,就創作的角度而論,好不容易想出一個有趣的概念、人物互動也很有意思,卻不多做點情節轉折、將這些設定發揮到極致,讀者好不容易提起興趣,故事卻已經結束,那倒是可惜了一個好創意。


不只亞洲,IP改編在歐美也相當常見,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就是近期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改編電影。

以上這幾點,只是製作團隊評估IP改編的基本原則,一部適合改編的IP不一定會全部俱備,但通常至少擁有一項。其實評估改編還有很多眉眉角角的現實考量,但這裡先不多提,因為最重要的還是得回歸基本面:「說出一個好故事。」這是創作者永恆的課題。又,如果上述幾點跟你的寫作理念有所牴觸,我覺得也不用為了被改編而勉強自己,人生苦短,寫作還是要開心。

最後祝每位認真說故事的作者都能遇到伯樂,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創意。

有問題歡迎留言,或到FB粉絲頁找我。